論荀子“性偽合而治”的人性管理模式
文章分類:春秋
你也會想看的:暴君秦始皇為什麼不像勾踐、劉邦、朱元璋那樣誅殺功臣?
荀子把儒、法兩傢的思想結合起來,提出瞭“性偽合而治”的人性管理模式,對我國古代管理理論的發展作出瞭重大的貢獻。本文僅就荀子的人性管理模式作一初步的探討。
一、性惡論是荀子管理思想的理論基礎
從現代管理學的角度看,任何成熟的管理理論,都是以一定的人性假設為其前提。不同的人性假設,其管理的方法、過程和目標就不同。儒傢學說作為一種古代成熟的、完備的治理或管理)社會、國傢的理論,也十分重視人性的問題。孔子的德治理論,是隱含著以人性善為其前提的。孟子明確提出“性善論”的人性假設,目的是為他的“仁政”服務的。荀子之學之所以勝過孟子,就在於他提出瞭人性惡為基礎的人性管理模式,建立在此基礎之上的“隆禮重法”的管理理論,不但要重視德育教化,還要重視法制建設,因而,顯得合乎實際,切於實用,為現代的管理學傢和企業傢們所重視。
荀子關於人“性惡”的人性假設是他全部學說的基石。荀子首先區別“性”、“情”、“欲”三者的不同。他說:“性者,天之就也;情者,性之質也;欲者,情之應也。”《荀子·正名》。以下凡引《荀子》者,隻註篇名)“性”指人的自然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