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宋孝宗
孝宗之立
後周顯德七年960)正月,趙匡胤發動兵變,奪取後周政權,建立宋朝,但在開寶九年976)十月,為其二弟趙光義所殺,帝位從此傳入宋太宗後裔一系。北宋為金所滅,趙構重建宋朝,史稱南宋,但仍在金軍的追擊下狼狽逃竄,幾無寧日。建炎三年1129)二月,金軍奔襲揚州今屬江蘇),宋高宗突受驚恐,從此喪失生育能力,再未生一男半女。同年七月,獨子趙旉又病死。南宋朝野認為是太祖的帝位為太宗所奪,太祖子孫“僅同民庶”,所以“藝祖太祖)在上,莫肯顧歆”,以致北宋為金所滅,南宋政權也朝不保夕,應選太祖後裔為嗣子繼承帝位,南宋才能穩固。高宗後於紹興二年1132)選瞭宋太祖後裔趙伯琮、趙伯浩養於宮中,五月間,又選定趙伯琮由婕妤張氏撫養,但並未確認為皇子,實際上仍期望自己生子。趙伯琮1127—1194),即趙眘,是宋太祖七世孫,秦王趙德芳的後裔。父趙子偁,舍試合格,時任嘉興縣丞,母張氏。紹興三年二月,趙伯琮賜名瑗,初除和州防禦使。但宋高宗得寵的才人吳氏後封皇後),也請育一子。於是在紹興四年五月,又選瞭一個年已5歲的宋太祖後裔趙伯玖,由吳才人撫養,引起瞭大臣們的不安。次年五月,宋高宗以“朕年二十九未有子”,不肯封趙瑗為王,隻是依皇子例,進授趙瑗為保慶軍節度使、封建國公,仍不確認為皇子。紹興六年正月,趙伯玖賜名璩,初除也是和州防禦使,因而中外議論紛紛。紹興八年八月,宋高宗以禦筆想封趙璩為國公、節度使,使其名位與趙瑗相等,遭到左相趙鼎和執政王庶、劉大中等的反對而暫時作罷,但趙鼎、王庶、劉大中隨後被罷宰執而出任地方官。在秦檜獨相後的紹興九年三月,趙璩終於被進為保大軍節度使、封崇國公,地位和禮遇又與趙瑗相等。在這場趙瑗、趙璩爭奪皇子地位的鬥爭中,嶽飛也參與其間,據說他還見過趙瑗,說過“中興基本,其在是乎。”並向宋高宗秘密奏請立趙瑗為皇子,宋高宗卻對嶽飛說:“卿雖忠,然握重兵於外,此事非卿所當與也”。這也是嶽飛後來被處死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