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王陽明於成龍曾國藩……古代名人怎麼教育孩子讀書?
文章分類:北宋
你也會想看的:趙匡胤竟是殺害嶽飛的“元兇”:三方面解讀嶽飛
“興門第不如興學第,振書聲然後振傢聲”“處世無他莫若為善,傳傢有道還是讀書”……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就崇文重教、好讀尚學,並借由傢規傢訓勉勵子孫耕讀傳傢,將書香綿延,將文脈賡續。
讀書有其樂,亦有其法。那麼古人在傢規傢訓中為何如此重視讀書,又是怎麼教育孩子讀書的呢?他們的讀書之道給予著今人的我們怎樣的啟迪?
積財千萬,無過讀書
田間收種忙,案頭文墨香。在中國古代傳統的傢庭生活中,耕讀密不可分。晴耕雨讀,田園牧歌,剛放下鋤頭,又拿起書本,是很多傢庭的真實生活寫照。這種經久場景形成的傳統反映在傢規傢訓中就是對讀書的高度重視。被譽為“治傢之經”的朱柏廬《治傢格言》認為,讀書不分資質,不分男女,凡人皆可以也應該讀書:“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福建連城的培田吳氏則在傢訓中直截瞭當地表明:“士為民首,讀書最高。”
那麼古人緣何對讀書如此看重?在他們看來,讀書是一件很容易學會而又值得推崇的本事。被譽為“傢訓之祖”的顏之推《顏氏傢訓》中說:“諺曰:‘積財千萬,不如薄伎在身。’伎之易習而可貴者,無過讀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