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怎樣對待“黃禍”論?
文章分類:中華民國
你也會想看的:如果楊宇霆不死,東北會怎麼樣?
編者按
"黃禍論"是19世紀後期在西方主要國傢出現的,針對中國和日本的煽動、污蔑和詆毀的核心話語之一,一直流行到二戰結束。其敗壞中國人和中國的形象,對中國造成瞭很大困擾和不良影響。西方國傢和日本對"黃禍論"不乏研究,但完全沒有涉及當時中國人的回應情況。而在中國,50年代以來,對這一問題的研究幾為空白。現在讓我們來看一看孫中山先生對此是怎樣回應的。
孫中山先生因為曾遇到“黃禍”論的挑戰和困擾 ,對這樣一種西方輿論顯然有所考慮。無論是從他對於此類問題的正面回答中 ,還是從他在外交、內政方針的制訂上 ,都可以看出他對“黃禍”論的鬥爭策略和嚴正立場。晚年他對國際局勢的科學分析、對中國在維護人類正義與世界和平方面作用的期許 ,更是對“黃禍”論的有力批駁。
一
“黃禍”論起源於歐洲 ,其發端可以追溯到當地人對亞洲韃靼人進攻歐洲的恐懼記憶。而從“啟蒙時期”開始 ,厭惡東方 (主要是中國 )“專制”“野蠻”“封閉”的文明優越感 ,逐漸在西歐形成。 18世紀末 ,馬爾薩斯的“人口論”、自由貿易和保護關稅等學說的提出 ,客觀上起到瞭為“黃禍”論火上加油的作用。 19世紀初 ,英國駐馬來西亞總督拉斐爾斯危言聳聽地叫嚷東南亞的華人移民在“建立第二個中國” ,則意味著西方在東南亞的排華實際是“黃禍”論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