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另類臉譜: 大視角下的南北議和, 隻有袁世凱能夠收拾舊山河
文章分類:中華民國
你也會想看的:日本侵華期間的頭號大漢奸不是汪精衛,而是這個人
北洋大時代的生存智慧二百一十三):熙熙攘攘,皆為利往。
武昌起義之後,連看起來人畜無害的黎元洪都造反瞭,死而不僵的清廷確實很恐慌,但是也認為撲滅湖北新軍問題不大。畢竟經過多年的新軍建設,最後的攝政王載灃也曾在問道香帥張之洞時,留下一句令老爺子啼笑皆非的豪言:“有兵在!”此時,清廷皇族禁衛軍在載濤的統帥下拱衛京畿,第一鎮北洋軍在直隸守著老傢,第五鎮戍守山東屏障北方,所以開拔南下的兩鎮北洋軍都是袁世凱的舊部,其中第四鎮為蔭昌率領先行南下,馮國璋領第五鎮北洋軍緊隨其後,指揮不動北洋軍的蔭昌向朝堂控訴要撂挑子,而且諸多省份接二連三地跟著見風使舵,袁世凱順理成章地再次出山。
但是,隨著北洋軍大軍壓境,湖北地區戰雲密佈,北洋軍的首戰告捷,除瞭北洋軍戰力不俗,還有就是湖北新軍中前敵指揮官張景良倒戈。這也不是個例,在反抗陣營所謂的志士中,有很多這樣的投機者與妥協分子,而且南北雙方其實都不願意拼光瞭傢底。湘軍兩協人馬最早馳援赴鄂,一協戰損過半,另一協潰不成軍,在洪水般的撤退中竟然向督戰隊開槍,奪路而逃,撤回湖南。在守衛漢陽時,新赴的湘軍一協援軍,協統劉玉山戰死,漢陽繼漢口之後陷入北洋軍之手。但是東南戰場取得突破,名城南京被蘇浙聯軍攻克,再這樣拼下去,袁世凱就隻能成為一個北洋“曹孟德”,所以南北議和成為大勢所趨,然而背後也有外力所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