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是哪裡人 管仲是現在安徽潁上人
管仲是哪裡人,我們知道管仲是齊國的丞相,他是春秋時期的人,那他是春秋時期哪裡的人呢?管仲出生於潁上(現在的安徽),他姓姬,是周穆王的後代子孫。現下有人說他的齊國人,有人說他是楚國人,這些現在都無法得到求證瞭,管仲是一個相當有才華的人,想對這個軍事奇才瞭解得更多嗎?跟小編一起來吧。
網絡配圖
管仲介紹
管仲(約公元前723年-公元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謚敬,春秋時期法傢代表人物,潁上人(今安徽潁上、或鄭州登封潁河上遊),周穆王的後代。是中國古代著名的經濟學傢、哲學傢、政治傢、軍事傢。被譽為“法傢先驅”、“聖人之師”、“華夏文明的保護者”、“華夏第一相“。
在春秋初期的齊國,有這樣一個人物,他由齊國國君的仇人一變而成為齊國的宰相,並且盡心竭力地為國傢出謀劃策,使得齊國成為春秋初年中原諸侯的盟主,齊國國君也成為春秋時期的第一霸主,他就是管仲。
管仲的才華
與老子一樣,管仲也算是孔子的同時代人。不過,管仲顯然要比孔子大很多,按照時間的推算,孔子出生的時候,管仲已經逝世數年瞭。如果把管仲與孔子進行比較,更可以看出管仲的不凡瞭。孔子雖然在《論語》中自誇:“如果誰用我執政,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但事實呢,似乎不像孔子想象得容易。孔子五十二歲那一年,受魯國國君重用,三年之後孔子離開魯國的時候,根本沒有出現三年有成的局面,相反,因為殺瞭一個少正卯,限制瞭魯國的思想自由,也影響瞭魯國的經濟發展。跟管仲相比,孔子既不能像管仲那樣教育農民怎樣種莊稼,也不懂得怎樣選拔人才;更不懂發展經濟要用非常手段、軍事要搞陰謀、外交要當面一套背後一套瞭。孔子隻會重復那一套恢復周禮的論調,天真地以為隻要實現瞭他所倡導的那一套意識形態,就能治國安邦平天下,就能將國計民生的問題解決。一個脫離實際的理想主義者,盡管也有他本身的價值所在,但以此為方法,是無法治理好國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