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為什麼遠離胡適?
文章分類:中華民國
三十年代後,左翼的旗手乃魯迅,自由主義的代表是胡適。
他們所思所想,各有自己的道理,其實也暗示著這樣一種可能:中國的道路,是有不同的路向的。
魯迅與胡適在中國大陸是很熱的人物。可惜兩人的遺產被劃在不同營壘裡,左派視魯夫子為精神的先驅,自由主義則認為他們在沿著胡適之路尋找未來。這其實是單值思維之見。魯迅與胡適的關系,不像人們形容的那麼可怕。細細分析,他們確有不少交叉的地方。瞭解瞭他們的相似處,才知道他們分道揚鑣的原因。
在新文化運動初期,魯迅與胡適的許多觀點驚人地相似。比如對白話文的態度,對儒學的理解,對人道主義藝術的思考,都有邏輯的相似性。胡適的《嘗試集》,魯迅的《吶喊》《彷徨》,都是開創新風之作,且白話文的使用都頗為自如,與舊的士大夫的遺產頗為隔膜瞭。在他們之後,文學與學術,都與晚清學人有瞭界限,剔去瞭陳腐的東西,融入瞭西洋的鮮活的思想。此後中國文學有瞭新的元素,新文學以不可阻擋之勢前行著。就貢獻而言,他們都是彪炳史冊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