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吃有玩的端午節在古代是個“惡日” 惡到宋徽宗為此改瞭生日
文章分類:北宋
你也會想看的:宋朝大臣徐鉉不穿不合乎制度服裝 被凍病殞命
林之光
端午,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國民間傳統主要大節之一。隋唐統一全國後由南方發展為全國性節日。端午節流傳至今的民間習俗,主要有吃粽子、賽龍舟等。端午節的起源,大多數認為與戰國時代楚國屈原有關。屈原忠心愛國,但受讒被貶流放,最後自沉江中。老百姓聽說後紛紛趕來營救,這就是賽龍舟的起源;老百姓為瞭屈原遺體不被水中蛟龍所食,投江粽子,這就是吃粽子的起源。其實,吃粽子和賽龍舟在以前就已存在,隻是人們的追思和寄托,把它們聯系瞭起來。這是聞一多先生等考證過的。
在現代,端午節是一個“有吃有玩”的美好節日,但是在古代卻是個不吉不利的“兇日”。認為五月是毒月,五月五日是惡日。惡到什麼程度?有諸多不宜,其中最典型的一個不宜是,認為連端午出生的孩子都不能要,因為以後會克死父母。例如戰國時代的四君子之一孟嘗君,宋徽宗趙佶,也都不得不寄養府(宮)外,宋徽宗登基後甚至改瞭生日(十月十日)。再如東晉大將王鎮惡,也是因為生於端午“惡日”,祖父才給他起名“鎮惡”的。
當然,端午惡月、惡日的原因,也不是古人憑空想出來的。主要是因為端午五月(陽歷六月),接近夏至(有些年端午就在夏至),中午時太陽在天空位置最高,幾近天中(因此端午也稱“天中節”),陽光熱辣,氣溫猛升。且南方氣候潮濕,因此細菌、蚊蠅孳生,疫病開始流行,用古人說法就是“五毒俱出”(五毒指毒蛇、蜈蚣、蜘蛛、壁虎和蠍子),“戾氣”致病、死亡者増多的緣故。例如據現今氣象資料,屈原沉江附近的長沙,端午所在的六月平均氣溫,已從五月的21.6℃(晚春),猛升至六月的25.9℃,接近當地盛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