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之母:生下瞭四位皇帝的傳奇女強人
文章分類:元朝
1271年12月18日,忽必烈建立元朝

1271年12月18日 大蒙古國可汗忽必烈下詔改國號為“大元”,元朝建立。
忽必烈(1215年9月23日-1294年2月18日),名字全稱孛爾隻斤忽必烈,蒙古族,拖雷正妻唆魯合貼尼的第二子(共四子)。中國元朝的創立皇帝,廟號世祖,漢文謚號聖德神功文武皇帝、蒙古文謚號薛禪皇帝。他還曾自立為第五代(最後一代)的蒙古大汗,但並未獲得普遍承認。其長兄蒙哥即位後,下令攻打南宋,忽必烈則負責總領漠南漢地事務。他在這段時間內任用瞭大批漢族幕僚和儒士,如劉秉忠、許衡和姚樞等等,並提出瞭“行漢法”的主張。儒士元好問和張德輝還請求忽必烈接受“儒教大宗師”的稱號,忽必烈悅而受之。1253年,忽必烈率軍進攻位於今雲南的大理國,國王段氏投降,被任為大理世襲總管。蒙哥在1259年去世後,次年其弟阿裡不哥在哈拉和林被選立為大蒙古國大汗,而忽必烈則在中原開平在精兵擁立下自立為大汗。幼弟阿裡不哥與忽必烈為此發動戰爭爭奪汗位,直到1264年阿裡不哥兵敗投降。忽必烈定為一尊,遷都大都,上都為陪都,並繼續推行漢法、任用漢族官員。但四大汗國之中的三國則因他違反歷來大汗選舉傳統以及他“行漢法”的主張而紛紛終止藩屬關系,脫離瞭他的統領范圍。僅伊兒汗國(首任伊兒汗即忽必烈之弟旭烈兀)在名義上承認忽必烈的大汗地位,但實際上伊兒汗國也處於半獨立的地位,而在忽必烈去世後則完全獨立瞭。至此,他實際管轄的政治版圖僅止中原地區、今新疆東半部、西藏和蒙古全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