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何以能成為中國歷史上最成功的商人政客
范蠡雖是越王的謀臣,但他不搞戰國策士縱橫捭闔的那一套,《史記越王句踐世傢》所記他向越王進諫和對答中,講的都是陰陽盈輸天人順逆的道理,十分形而上,儼然是個哲學傢。他經商也如從政一樣,胸有成算,看得準,拿得穩,而且提得起,放得下,絕不像守財奴那樣為金錢所困擾。這是因為他文化底氣厚,以謀略傢的態度對待金錢和利得,用今天的話來說,是活得十分瀟灑,幹得十分漂亮,看上去舒服.
經商當然是為瞭賺錢,但高明的大商業傢就得有氣派,並不是整個腦袋都鉆在錢眼裡。那些專打小算盤,一點小錢都斤斤計較的吝嗇鬼,肯定委頓顢頇,做生意也賺不瞭大錢,成不瞭氣候。如《儒林外史》裡的人物嚴監生那樣,連點兩根燈草也怕費油,不挑掉一根就死不瞑目的角色,便隻能當當土老肥,不是經商興業的料。
《史記》敘范蠡辭掉齊國的相位後,也像告辭越國一樣,立即開路,把在齊國積儲的數十萬資產統統施舍掉,“盡散其財,以分與知友鄉黨”。他主觀上也許並不企望別人報答,但實際效應是結瞭人緣,肯定會在以後的事業中獲得方便,所以沒多久,范蠡在經商中致資累巨萬《史記集解》引徐廣:巨萬即萬萬),成瞭億萬富翁。
范蠡的一生,先是以一介書生成為越王句踐的謀士,盡智竭力為越王報仇滅瞭吳國;此後功成身退,在齊國變名致富,佩齊國相印;又立即棄相遷陶,成瞭億萬富豪陶朱公。正如司馬遷在《史記》中給他的定評:“故范蠡三徙,成名於天下,非茍去而已,所止必成名。”這樣的曲折就夠不平凡瞭,而他晚年的一件事就更令人動容,更富戲劇性,更令人擊節稱嘆。此事亦載於《史記越王句踐世傢》,我常常感到奇怪和憾惜:為什麼歷來的作傢、戲劇傢,都一古腦兒逮住范蠡和西施虛無飄渺的愛情故事做文章,而這樣的動人故事卻輕輕放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