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說春秋44:“尊王攘夷”,齊桓公稱霸春秋
文章分類:春秋
你也會想看的:老子之道,啟迪人類智慧的第一縷曙光!
“尊王攘夷”典故記載於《春秋公羊傳》裡,原本是管仲為齊桓公制定的一套戰略規劃,後來成為齊桓公稱霸春秋的標致。
上回說到,齊桓公因鄭文公叛盟而領兵來伐,後來在鄭國大夫孔叔的努力下,齊桓公答應與鄭國請和,並與鄭文公約定於公元前653年秋天在寧母相會,重新商議擁護太子鄭之事。
眼看著日期臨近,鄭文公卻因害怕齊桓公,不敢親自前來,於是就提出讓自己的兒子世子華代行。
可世子華對此卻並不情願,原來世子華本是嫡夫人所生,早年由於嫡夫人得寵,因此子華也就被立為瞭世子,可誰知後來時間一長,嫡夫人漸漸失寵,世子華的地位也就變得岌岌可危。
而如今齊鄭兩國剛剛產生矛盾,關系十分緊張,世子華擔心鄭文公此時派自己赴會是想借齊國之手除掉自己,於是他便想找個人為自己說情,能讓鄭文公改變主意。
世子華首先找到的人是孔叔,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訴給孔叔後,孔叔勸誡他說:“受事即為君臣,公子既然身為人臣,就應該對主公言聽計從,豈能因自己不切實際的憂慮而抗命,那不是讓主公對您更加惱怒。”
得到這樣的回答,世子華很不滿意,於是他又找到瞭叔詹和師叔,沒想到這二人的答復與孔叔基本一致,世子華無奈之下隻得動身,但他也因此對孔叔等三人產生瞭報復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