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友諒再次慘遭火攻而敗
文章分類:元朝
你也會想看的:施耐庵與蘇州
目前,關於陳友諒資料,大多數是元、明、清三個朝代歷史記載,當然還有一些民間的史料。
很多人說,在那麼多的歷史人物中,陳友諒堪比項羽。同樣都是在朝代更替中農民起義的時代背景,包括經歷史功績、處事風格和性格外,甚至連容貌都頗為相似。項羽是“長八尺餘,力能扛鼎,才氣過人”,陳友諒則是“姿貌豐偉、膂力過人,嫻於武藝。”極為相似的倆人,給後人留下的印象卻是大相徑庭。一個是正人君子,名留青史;一個是小人,不被認同。
陳友諒是沔陽一捕魚人傢的兒子,因祖父入贅陳傢,而把原本謝姓改為陳。曾任縣裡的小吏,過著較為安逸的日子,作為有遠大理想抱負的人,這並非他的目標。元朝末期,政治腐敗,社會矛盾日益激化,民間各種反元起義逐漸崛起。1355年至正十五年)正月,反元派徐壽輝派遣其部下倪文俊率領紅巾軍前去攻克沔陽,建立瞭自己的政權。一介平民的陳友諒在黃蓬起義,加入瞭紅巾軍,歸在倪文俊部下。驍勇善戰的他,屢屢建功,包括克武昌、下漢陽、建皇宮等。於是被提升為黃州路總管府總管。
此時,居功自傲的倪文俊舉兵造反,伺機謀殺主上徐壽輝,為聊表忠心,陳友諒在倪文俊下手不成之後,趁機殺瞭他,然後“並其眾,自稱宣慰使“結束瞭當時動亂的局面。具有“雙刀趙”之稱的名將趙普勝,在歸附朱元璋之後又反叛投奔徐壽輝。駐守安慶之時,曾多次引兵爭奪池州、太平,四處搶掠。這些舉動引起瞭朱元璋的各種不安,於是讓人潛入陳友諒軍中離間趙普勝。不料趙普勝沒察覺反讓陳友諒新生猜疑,以為要背叛自己,於是將其殺害。陳友諒此時的軍隊實力已經非常強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