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為什麼不封自己的兒子當諸侯王?
文章分類:秦朝
你也會想看的:徐福傳說:日本人是中國苗裔,或中國人的虛榮心?
大傢都知道這麼一個道理,世上沒有完美的制度,隻有合適不合適的制度。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到短短十多年之後龐大的秦帝國土崩瓦解,有些人歸結其原因是秦始皇不實行分封制,並用漢高祖劉邦大封諸王來舉例說明,秦不分封十多年而亡,漢實行分封延續四百年包括西漢和東漢)。其實這一說法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實行郡縣制還是分封制,還是郡縣分封相結合的制度,都與當時的歷史條件有關,特別是交通條件,也就是信息溝通是否便利。
千古一帝秦始皇
據《史記》記載,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丞相王綰主張將秦始皇的兒子、宗族還有功臣們封到燕、齊、楚等國的偏遠地方,讓他們鎮守各地,以保持國傢的穩定。秦始皇把丞相的建議交給群臣討論,群臣都表示贊同。惟有新任廷尉的李斯力排眾議,獨執己見,他說:“周文王和周武王曾分封許多同姓子弟,然而後代關系疏遠,相互攻擊,如同仇人,諸侯之間也互相殺伐,周天子不能禁止。現在賴陛下神威,海內一統,全部設置郡縣,對諸子和功臣則用國傢的賦稅給予重大賞賜,很容易進行控制。使天下沒有二心,就是安定的方針,分封侯王是不成的。”秦始皇可能也覺得自己剛剛結束瞭分裂局面,不可能再制造分裂局面,於是就采用瞭李斯的意見,在全國實行瞭郡縣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