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友諒敗給朱元璋,是戰略和戰術雙重錯誤的必然
文章分類:元朝
你也會想看的:水滸傳真的是施耐庵寫得嗎?有人說是和羅貫中一起寫的
公元1363年,陳友諒率六十萬水軍進攻朱元璋,但無奈在鄱陽湖之戰中大敗,最後在突圍時陳友諒被流箭射死。一位心狠手辣,崇尚暴力的梟雄在鄱陽湖浩瀚的水面上隻剩下冰冷的屍體。一年後,朱元璋西吳軍廖永忠部兵臨武昌城下,陳友諒次子出降。陳友諒在兵多勢大的情況下的究竟為什麼會失敗?
在長江以南,有陳友諒、朱元璋、張士誠三方勢力,數陳友諒最為強盛。而陳友諒錯誤的判斷當時的形勢,認為張士誠才是他真正的對手,這一戰略上的失誤是最根本和致命的。當陳友諒在“龍灣戰役”失敗後,於1363年再次聯合張士誠,準備消滅朱元璋。當時陳友諒率大軍六十萬,船載傢屬百官,盡發精銳。而朱元璋當時面臨雙線作戰的窘境,處境極其危險。朱元璋做瞭一個大膽的決定,先集中兵力消滅張士誠,再回手與陳友諒決戰。但是朱元璋的部隊和張士誠的部隊僵持不下,這是後應該是陳友諒最好的時機,而陳友諒錯過瞭。當時陳友諒沒有直接進攻南京,而是去進攻南昌城。南昌城當時守城的是彪悍的朱文正,他帶領5萬部隊,死死的守住瞭南昌城,並且給瞭陳友諒部隊不小的傷亡。朱文正部隊強悍的戰鬥力,給瞭陳友諒部隊心理上嚴重的打擊,士兵們甚至不敢和朱文正正面交鋒。就這樣朱文正及鄭愈堅守南昌三個月後,朱元璋率大軍趕到,陳友諒就撤除對南昌的包圍,將部隊撤到鄱陽湖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