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探古訪幽陶淵明種菊觀山之隱居地東至縣
文章分類:東晉
你也會想看的:陶淵明與慧遠大師是如何成為好友的?
根據史料記載,陶淵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潛,死謚“靖節”,世稱“靖節先生”。東晉末至南朝宋初期偉大的詩人、辭賦傢。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參軍、鎮軍參軍、彭澤縣令等職,最末一次出仕為彭澤縣令,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
陶淵明畫像
他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 ”,有《陶淵明集》。晉時東流今天安徽東至縣)屬江西彭澤,陶淵明任彭澤縣令時,曾住東流今天安徽省東至縣東流鎮)種菊,並作《勸農》、《九月閑居》 等詩篇,故東流又雅稱“菊邑”,流經東流的長江謂“菊江”。後人們慕陶公高風亮節,建祠祀之。陶公祠玲瓏秀麗,四周松菊掩映,柳枝婆娑。
東至縣東流鎮陶公祠
在1959年,安徽省把東流縣、至德縣兩縣合並,組建瞭一個新的大縣,東流縣建制至此取消。新組建的縣的名字叫東至縣,是分別取東流縣的漢字名字第一個字“東”、至德縣漢字名字中的第一個字“至”作為新縣名字的。在古代,這種命名方式屢見不鮮。清朝康熙年間拆分江南省為:安徽省和江蘇省,安徽省的命名方式就是取安慶府的“安”和徽州府的“徽”,所以叫安徽省。取江寧府南京)的“江”和蘇州府的“蘇”,命名新成立的江蘇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