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雷特的焦慮與《列子》中陽裡華子的中年“病忘”
文章分類:西周
《列子》周穆王篇講瞭宋國人陽裡華子中年得健忘癥的故事,說他“朝取而夕忘,夕與而朝忘;在途則忘行,在室而忘坐;今不識先,後不識今。”傢人請來占卜師、巫師、醫生,都治不好他的病。最後來瞭一位魯國的儒生,順應自然,感化其心,“積年之疾一朝都除。”華子病愈,不僅不感謝,反而勃然大怒,把老婆孩子一頓臭罵,操起兵器,將儒生轟出傢門。鄰居們勸阻,說他不知好歹。華子說:“我過去遇事就忘,有沒有天,有沒有地,一概不知,何等逍遙自在。現在記憶恢復瞭,幾十年的得失榮辱,喜怒哀樂,一下子湧現出來,使人心亂如麻。我再也不能享受過去的那種寧靜瞭。”
在列子和莊子的著作裡,這種齊生死、等萬物的“病忘”,是至人和真人們才能達到的超越境界,陽裡華子於不經意間得之,譬如天籟,不假人力,值得羨慕。但在現實中,求遺忘的人,往往是因為痛苦不堪忍受,要靠時間來醫治創傷。遺忘本質上是一種逃避,無可非議,卻是個性柔弱的表現。
陽裡華子的拒絕記憶,讓人聯想到莎士比亞筆下最難索解的人物哈姆雷特。在其“生存還是毀滅”的著名獨白裡,這位而立之年才剛剛開始留學生涯的丹麥王子,面對為父復仇、整頓乾坤和忍辱退讓、一死瞭之的二重選擇,本來是傾向於自殺的,下不瞭自殺的決心,主要是因為宗教戒律。然而戒律隻是外因,他內心糾纏難解的,是一個在常人看來荒誕不經的理由:害怕死後會做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