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漢橋:莊子哲學中的本體論思想
文章分類:戰國
你也會想看的:“平原君”趙勝,他做瞭兩件事,決定趙國興衰”
先秦儒傢與道傢相比,孔孟荀是以人為中心,為出發點、為根據,承認存在,立足現實,重視人生和社會實踐,務求一完備、自恰的秩序體系。道傢之莊子則是以自然為中心、為出發點、為根據,關於人生和社會的思想是從其本體核心中邏輯推導出來的。荀子批評莊子“蔽於天而不知人”,莊子則批評儒傢“中國之君子明乎禮而陋於知人心”,意猶批評儒傢“蔽於人而不知天”,由“天人”關系方面看,道儒二傢雖都講“天人”,但儒傢實際是側重於“人”的一極,莊子實際上是側重於“天”的一極。由本體論角度看,“蔽於天而不知人”,實為莊子對於絕對真理的一種“往而不返”的追求,莊子由此而對於“天”、對於“物”、對於人類感性認識的極限,都有充分的論述,較之先秦儒傢甚至於道傢之老子,都更為深入系統。
邱漢橋彩雲間
先秦諸子百傢之於整個中國文化的影響,或可稱之為“軸心”,或可稱之為“元典”,總之是為後來的人文發展確定瞭一種不變的格式。這不變格式的出現有一個背景。古語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先秦諸子百傢出現的背景是分,不是合,即是說中國文化的初始條件是分,是開放。“開放”一語是當代人最為熟知的,但鮮有確詁。熱力學中稱與外界沒有熱、力和質量交換的系統為封閉系統,稱與外界有熱功和質量交換的系統為開放系統。而先秦社會的開放性質用最簡單的概念界定,或許可以解釋作無序;政治上的無序與價值觀念上的無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