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而思|宋代名臣丁謂的經濟頭腦
文章分類:北宋
你也會想看的:郭熙:一個讓三代皇帝愛恨交織的男人

什麼叫經濟頭腦,按常規解釋,是以少的投入賺取多的收益,簡單地說,就是讓錢生錢。這樣的解釋並沒錯,但卻沒有說到點子上。在商言商,經濟頭腦是題中應有之義。好比說,科學傢有瞭重大發現,你誇他有科學頭腦,能算誇嗎?倘若有位農民獲得瞭多項國傢技術專利,你誇他有科學頭腦,那還值得一誇。所謂有經濟頭腦,應該是用最簡便的方法解決復雜的問題。通俗地說,就是看得準要害,拿得出辦法,以最小的代價辦成大的事業。
唐代崇賢人竇公,並非商賈,他在京城東郊買瞭塊價格低廉的空地,地勢低窪,積滿瞭水,雇人填平它要花不少工錢。竇公靈機一動,就將這塊窪地圈起來,在積水處立上標靶,並讓女傭帶著蒸餅來到窪地。然後對當地玩耍的孩子說,誰能用磚頭瓦片擊中窪地中任一標靶,就賞給他一個蒸餅。孩子們覺得既好玩,又可換到吃食,爭相往窪地裡投擲磚塊瓦片。沒多久,這塊窪地就被填平瞭。在此基礎上,竇公在上面蓋起瞭客店,專留過往的波斯商人住宿,每天能獲利一緡。這件事堪稱名副其實的“拋磚引玉”,也算是有經濟頭腦,但不過是雕蟲小技而已。宋真宗時期宰相丁謂,經辦瞭一項史上留名的艱巨工程,被沈括稱之為“一舉而三役濟”,那才叫有經濟頭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