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養生成仙到高潔堅貞:陶淵明與中國菊花文化
文章分類:東晉
你也會想看的:解密:書法傢身份的王羲之為何備受後世推崇?

《荊楚歲時記》載:“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晉末宋初的某年,重陽節,陶淵明沒有酒瞭。他揭開壇蓋,是空的,逸出的殘香讓他難以消受。他嘆口氣,搖搖頭,踱出門外。菊花是有的,宅外籬邊,一簇簇地,開得正盛,黃燦燦地噴張如蓋,散出陣陣馨香,愜人心意。陶淵明摘瞭一大把,不時湊到鼻間,又想到瞭酒。此刻,有酒人傢正痛快地享用吧?他索性坐在菊邊,想著多采些菊花,多開些荒田,等到明年的九月初九,就可以喝到菊花酒瞭。然而,老妻稚子,一大傢子人,糧食總是不夠。他又想起做彭澤縣令時,在250畝公田裡種瞭高粱,未及收獲,他卻回鄉務農瞭。如今的生活不免寒苦,他淡然一笑。往事如煙雲,不知過瞭多久,恍惚間,一襲白衣飄然而至,原來是老朋友王弘送酒來瞭。太好啦,他已等不及,抓起酒杯痛飲,很快,他沉醉在菊花叢中。
中國文化中有大量惹人喜愛的植物意象,如梅、蘭、竹、菊、松、柳、荷、牡丹等等。它們常與某一“文化名人”綁定在一起,並被賦予瞭特定的文化內涵。如梅之於宋代林逋,竹之於東晉王子猷,菊之於陶淵明。陶淵明不為五鬥米折腰,辭官歸隱,躬耕園田,飲酒賦詩,逍遙適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十字,讓菊成瞭陶淵明專屬的文化符號,唐人已將菊稱為“陶菊”或“陶傢菊”。因瞭陶淵明,菊也就有瞭高潔、清雅、堅貞、淡泊等象征意義。不過,需要看到的是,陶淵明之采菊,不是單單喜歡菊花的美麗,在這背後,存在一個深遠而豐富的文化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