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講故事 | 曾子養志得《孝經》
文章分類:春秋

周朝有位曾參,字子輿。他奉養父母非常孝順,不僅能奉養父母之身,更能長養父母的志向。
每逢吃飯的時候,必定有酒有肉。飯後收拾的時候,一定會過問父親,這些剩下來的酒肉要送給誰。他的父親平日喜歡吃羊棗子,後來父親去世瞭,曾參終身不再吃羊棗子。
有一次他到山裡砍柴,不料傢裡來瞭客人,他的母親十分著急,因為曾參不在傢,又沒錢備辦招待客人的食物,不知如何是好,於是咬破自己的手指,希望兒子能察覺到。曾參在山裡,忽然心裡就像小鹿亂撞似的痛瞭一陣子,於是急忙背瞭柴回傢,招待客人。
曾參一直非常孝順父母,他在孔夫子門下求學,孔夫子很看重他,傳瞭他一部《孝經》。
李文耕說,做父母的沒有不希望孩子能夠有所成就的。獲得功名是小成就,有高尚的道德才是大成就。我們為人子的要學習曾子,養父母的志向,一定要先學曾子志在道上,每日三次反省自己。不然,即使準備再多酒肉奉養父母,也隻是滿足他們的口腹之欲,離養志還差很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