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和陳友諒的對抗:血戰鄱陽湖
公元1363年7月,朱元璋率水軍戰艦由江西松門(今江西新建北130公裡)趕到湖口,發現他的老對頭陳友諒已將全部水軍撤到鄱陽湖裡,湖口空無一人。他不覺暗暗高興,對身邊的軍師劉基說:“這呆頭鵝又失算瞭,湖口是鄱陽湖流入長江唯一出口,我扼住瞭湖口,等於扼住瞭他的咽喉,這一仗,他輸定瞭。”“呆頭鵝”是朱元璋譏諷陳友諒的口頭禪。他們原來都是元末農民起義軍的領袖,在和元軍作戰中,曾是同一戰壕裡的戰友。元朝政府被打垮後,他倆為爭奪天下成瞭冤傢對頭。3年前,陳友諒率水軍戰艦從江州(今九江)沿江東下,逼近朱元璋占據的應天(今南京),企圖一舉消滅朱元璋。朱元璋令部將康茂才用詐降計,誘使陳友諒進入他的埋伏圈,把陳友諒打得落花流水。陳友諒坐瞭小船,拼死突圍,才逃瞭條命。他的指揮船也被朱元璋奪瞭。陳友諒逃得倉惶,將康茂才寫給他的詐降信遺於船上。朱元璋拿著這封信笑瞭起來:“陳友諒真是呆頭鵝,愚蠢到如此地步,哪有不敗之理!”但陳友諒這呆頭鵝並不服輸。他養精蓄銳,決心要報這個仇。不久前,他接到探子奏報,張士誠圍攻紅中軍首領小明王,朱元璋親自領兵去安豐(今安徽壽縣)救援去瞭。真是天賜良機,陳友諒集中兵力60萬人,決定乘虛東下,先攻朱元璋軍據守的洪都(今南昌),再從九江順流而下直搗應天,洪都統帥是朱元璋的親侄子朱文正,他率領土卒,據城死戰,陳友諒攻城三個月都沒攻破。這三個月給朱元璋贏得瞭時間,他迅速擊退瞭張士誠,把小明王迎到滁州居住,隨即將所有能夠調動的部隊全部集中到應天,總計兵力20萬人,由他率領開赴江西援救洪都。陳友謀久攻洪都不下,聽到朱元璋來瞭的消息,便撤圍東下,進入水面空闊的鄱陽湖迎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