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礪鋒 | 作為儒傢的杜甫
文章分類:唐朝
你也會想看的:李世民不殺魏征的真相!“寬宏大量”還是另有他因
《中華讀書報》2018年征訂正在進行,恭請讀者朋友到當地郵局訂閱。郵發代號1-201
唐代是一個思想相當解放的時代,儒、道、佛三傢思想都受到朝廷的重視和支持,思想界呈現百花齊放的繁紛局面。盛唐詩人的思想既復雜,又活躍,王維信佛,李白好道,皆為顯例。杜甫則與眾不同。杜甫在青年時代一度醉心於道教,對仙丹靈芝及長生仙界頗感興趣,那隻是世界觀尚未確立時的浪漫幻想。杜甫壯年以後對佛教產生瞭好感,是由於頻遭挫折心生苦悶,想從佛教得到一點慰藉,並非真想遁入空門。就其主要思想傾向而言,清人劉熙載《藝概》卷二中的論斷非常準確:“少陵一生卻隻在儒傢界內。”
杜甫出生在一個以儒學為傳統的傢庭裡。他從小接受瞭嚴格的儒傢思想的教育,終生服膺儒學。杜甫經常經常自稱“儒生”“老儒”,甚至是“腐儒”。杜甫偶然也發發牢騷,說什麼“紈袴不餓死,儒冠多誤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甚至說:“儒術於我何有哉,孔丘盜蹠俱塵埃!”《醉時歌》)但那隻是在極端悲憤的情境中的牢騷話而已。事實上杜甫對儒傢思想的遵循已達到孔子所說的“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論語·裡仁》)的程度,終生不渝,死而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