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新:“以文為詩”始於陶淵明
文章分類:東晉
你也會想看的:金秋,與王羲之一起賞菊!
●高建新
“以文為詩”是中國文人詩歌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以文為詩”豐富瞭詩歌的表現手法,擴大瞭詩歌的表現內容,為後來蘇軾的“以文為詞”提供瞭有益的啟示,對唐以後中國詩歌的發展產生瞭深遠的影響。
但是,後世論者多認為“以文為詩”始於中唐的韓愈。宋人陳師道說:“退之以文為詩,子瞻以詩為詞”;《後山詩話》)蔡夢弼說:“韓以文為詩,杜以詩為文”;《草堂詩話》卷一)陳寅恪先生也說:“退之之詩詞旨聲韻無不諧當,既有詩之優美,復具文之流暢,韻散同體,詩文合一,不僅空前,恐亦絕後,決非效顰之輩所能企及者也。後來蘇東坡、辛稼軒之詞亦是以文為之,此則效法退之而能成功者也”;《論韓愈》)[1](295)論者還稱贊其代表作《山石》,“確乎可算作以文為詩的代表作”。[2](162)當筆者認真考察瞭唐前中國詩歌發展史之後卻驚奇地發現:“以文為詩”並非始於韓愈,而是始於早韓愈400年的陶淵明。
所謂的“以文為詩”,即以散文的篇章結構、句法及其虛詞、虛字入詩,使詩歌呈現出一種如散文般的平實自如、天然入妙,能夠更痛快暢達地敘事、抒情,所謂“詩中有文,則詞調流暢”,《草堂詩話》卷一)而這一切在陶詩中都有鮮明具體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