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包青天之稱的包拯廉潔奉公的底氣到底從何而來
文章分類:北宋
你也會想看的:北宋程頤說:“天下治亂系宰相”!
包拯是宋朝時期的名臣,字希仁,廬州合肥人,本身就出生於官宦傢庭,在二十八歲時考中進士。包拯廉潔公正、立朝剛毅,不附權貴,鐵面無私,且英明決斷,敢於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師有“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之語,在民間更有包公擲硯、陳州放糧的故事流傳。
那麼包拯清正廉明,剛正不阿的底氣到底從何而來呢?我們可以看一下包拯在開封府當一把手時的俸祿:每月糧三十石,柴禾二十捆,幹草四十捆,冬天外發十五枰每枰十五斤)木炭,每月還有“公使錢”一千五百貫、“添支錢”一百貫,除此之外,其名下還有二千畝的職務耕地,暫且算每畝產米一石。這時,我們再將這些實物換成貨幣,那麼折合以後年收入約為二萬一千八百七十八貫。要知道,他轄下的州每年上繳的稅不過一萬五千貫,由此可見包拯的薪水有多高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