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項羽不肯過江東真的是怕丟面子嗎?
文章分類:秦朝
西楚霸王項羽在中國可謂是婦孺皆知的一位大英雄。關於他的傳說更是數不勝數,其中更是以他自刎於烏江這一慷慨悲壯的事件最為出名,在民間流傳甚廣。然而關於他的死因,一直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說法:一種是以南宋女詞人李清照為代表,她在《烏江》中寫道:“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網絡配圖
對項羽那種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英雄氣魄,做出瞭高度的評價和贊揚;另一種以唐朝詩人杜牧為代表的,他在《題烏江亭》中寫道:“勝敗兵傢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詩中句句寫到項羽是一個缺乏自信和毅力的人,對他自刎的行徑表示惋惜和失望。2000多年來人們也一直在尋找著項羽不肯過江東卷土重來的原因。
項羽是秦末農民起義的領袖,他為人有些剛愎自用,喜歡獨斷專行,這也是導致他在與劉邦對峙的過程中失敗的原因。但根據最早的史料記錄,項羽是因為失敗,沒有臉面再見江東父老,才自刎於烏江而不過江的。換句話說也就是中國人最講究的一個問題“怕丟面子”。據《史記·項羽本紀》中記載:楚漢戰爭中項羽被劉邦打敗後,他帶領八百人馬突出重圍,來到烏江江畔,這時烏江亭長勸項羽趕快渡江,以圖東山再起,再來報仇雪恨不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