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 | 魯迅惜書
文章分類:中華民國
清末民初出瞭一個瞭不起的翻譯傢,他叫林紓。這位翻譯傢竟然不懂外文,完全是根據別人的口譯來翻,但倚仗深厚的文學素養和古文功底,其譯作在許多地方勝於原著,且翻譯速度極快,往往口譯者尚未說完,他已在紙上揮筆寫就。林紓在大約30年間,用文言文翻譯瞭歐美文學作品180餘部。魯迅和周作人在日本留學時,也都是林譯作品的熱心讀者。周作人回憶說:“隻要他印出一部,來到東京,便一定跑到神田的中國書林,去把它買來,看過之後魯迅還拿到訂書店去,改裝硬紙板書面,背脊用的是青灰洋佈。” 改裝書面的目的是為瞭珍藏,魯迅這種惜書之舉,在近百年來的讀書人中是少之又少的。但林紓後期譯筆大大退步,枯澀拖沓,令人生厭,魯迅也不再買之藏之瞭。 上海北四川路的內山書店是魯迅最後十年經常去的地方,他與書店老板內山完造過從甚密。有一個情景讓內山印象深刻:有人曾向魯迅借閱他珍藏的外國書籍,可是還回來的時候,書卻皺得不成樣子瞭,裡面的插圖也通通弄臟瞭。“看著先生當時悲苦的臉孔,我也覺得十分不安。先生並不是在悲嘆書籍被弄臟,而是無論何時都在悲嘆著那把書弄臟瞭的人心的污濁。” 魯迅喜歡毛邊書,可能是毛邊書更樸素自然,他說過光邊的書好像和尚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