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賢被崇禎皇帝抄傢時的傢財 真有千萬兩黃金白銀之多嗎
文章分類:明朝
如果把明朝滅亡的責任全都推卸到一個太監身上,隻不過是一個自欺欺人的理由罷瞭,那真正的原因又是從大堤的哪個縫隙中順著洪水鉆著制度的空隙而過呢?
也許在有些人的印象裡漢唐盛世富國強兵威震千裡,國庫殷實而充盈。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因此中華的餘威能夠遠傳西亞很大一方面是依靠經濟上的鼎力支持。而明清卻往往會在中央與地方的密折中見到軍方因缺餉缺糧而捉襟見肘的癥狀。萬歷朝出征朝鮮如此,天啟朝抵抗後金如此,崇禎朝鎮壓農民也是起義如此。
如果一個太監的亡國作用是建立在崇禎為瞭規避責任繼而君死社稷流芳百世而被後人無限放大,那大明王朝會不會也是最終亡在瞭“窮”上瞭呢?
崇禎皇帝,朱由檢1611年2月6日—1644年4月25日)_圖
大傢都知道在封建專制體制內的皇帝都會有一個內帑,也就是從全國各地的賦稅征繳中直接送往紫禁城的皇帝私人金庫。在最後的軍事對抗中,崇禎皇帝建議百官解囊而遇冷,每當這時後世的歷史評論都會在這一時刻將矛頭直接指向崇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