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趣聞:元世祖忽必烈為何選擇先消滅大理再滅大宋?
文章分類:元朝
你也會想看的:世界征服的“背景帝”:成吉思汗的對手們(三)
深度原創,溫暖向上。滕州全媒體旗下微信公眾號“滕州城事”正式上線。請在微信中搜索公眾號 滕州城事,選擇認證賬號藍色logo,滕州城事田字格),或者添加 tzthing 手機長按可復制)。簡單真實溫暖向上的城市自媒體,更多滕州小夥伴在這裡等你。
忽必烈進征大理國向來被描繪成是蒙古對南宋所實施的“斡腹”之謀。然而這一段歷史的記載卻有矛盾之處,有文獻記載,忽必烈是1252年(壬子年)從漠北出發征伐南宋,又有文獻記載,忽必烈是1253年(癸醜年)受命從河西出發攻打大理,兩個說法在時間、地點信息上都有抵牾之處,究竟孰是孰非?
13 世紀中葉,蒙古人繞道甘川藏區進征大理國,即所謂的“斡腹之謀”,隻是一種典型的模式化敘述。宋元之際的人們,以及後世歷史編纂者們,在講述這段歷史時通常認為,蒙古人當時已有假道藏區,先圖大理國而後再迂回包抄,以搗襲南宋的戰略遠謀。然而,這一廣為人們所熟知、接受的歷史敘述,並非歷史實情。
其實,經由漢中入川蜀而攻宋,才是蒙古長期以來所奉行的既定的滅宋戰略。1252 年,忽必烈受其兄蒙哥汗之命從漠北出發進攻南宋,次年,他即在南方展開一系列活動,熟悉掌握瞭南方的情形。但他發現按照既定路線直接攻打南宋難度太大,於是請求蒙哥汗改變計劃,先進攻大理國,再征伐南宋。最終,蒙哥汗同意瞭忽必烈的這一提議。但故事卻並未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