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告訴你,如何破解“績效門”危機?
文章分類:西漢
你也會想看的:帝國雙璧 大將軍衛青
劉邦無論從當時的眼光,還是以現代人的眼光來看,都不能算是人才,他即沒有如韓信般統帥千軍的軍事才能,又沒有如張良般遠見卓識的戰略才能,也沒有如蕭何般治國安邦的管理才能。雖然劉邦專業能力不強,但在領導方面卻具有不一般的才能。
劉邦在西漢建國之後,其領導才能盡顯,推行績效評比,對有功之臣進行封賞。但就論功行賞,內部不少人卻給劉邦出瞭個難題:一線的功臣們紛紛鳴不平。劉邦是如何破解“績效門”危機呢?我們從中可以借鑒哪些經驗呢?
劉邦用“四字得天下”,即一獎、二賞、三封、四用,用綜合運用這四種手段激勵員工。正是激勵手段用的好,才能留住人才為其所用。西漢建國之後,劉邦也深感穩住內部的重要性,出臺瞭一系列的績效政策。
首先,他對在打敗項羽的戰爭中貢獻突出、相對獨立的各路軍事統帥進行分封,給予最高封賞。然後分封爵位,這個過程充滿瞭爭議,焦點是“一線業務人員”與“二線支持與管理人員”的績效貢獻大小問題。
最讓人無法信服的就是,劉邦力排眾議把沒有軍功的蕭何排在戰功第一的曹參之前,給予最多的封賞。而一線有戰功的將領則不服氣,自己在戰場出生入死,卻沒有一個舞文弄墨的行政後勤官員得到的多,大呼不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