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遠遊》開啟遊仙詩歌先河
文章分類:戰國
你也會想看的:【歷史充電寶】我們對藺相如和廉頗誤會瞭這麼多年
道教詩歌的最早形式大概要數源於先秦的遊仙詩。遊仙詩乃是漫遊仙境之詩,這種詩歌體裁起自道傢神仙思想,可遠溯至屈原的《遠遊》。早在先秦諸子時代,隨著神仙觀念的出現,人們已大膽幻想“千歲厭世,去而上仙;乘彼白雲,至於帝鄉。”
漫遊仙境資料圖圖源網絡)
從“列仙之趣”到“坎壈詠懷”:世俗化趨勢
莊子中的神仙觀念反映瞭古代人們渴望擺脫現實壓迫、追求逍遙自由的宗教幻想,而神仙觀念的流行又極大地促進瞭古代浪漫主義文學的發展,遊仙詩歌的出現便是典型。
遊仙詩從屈原的《遠遊》到唐代的曹唐的“大小遊仙詩”,其表現的主題在“列仙之趣”與“坎壈詠懷”之間遊離,在總的數量和發展趨勢上,“坎壈詠懷”占據瞭絕對的優勢,成為最主要的表現主題;在遊仙詩的創作主體中,道士是很少的,文學水平也不高。許多優秀的遊仙詩都出自世俗詩人之手,他們在一定意義上引領瞭遊仙詩的發展方向。清人何焯說“遊仙正體,弘農郭璞)其變”,以“列仙之趣”為正體,以“坎壈詠懷”為變體。從“列仙之趣”到“坎壈詠懷”,遊仙詩的世俗化趨勢十分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