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鉤沉】曹魏時期“明於法理”的司法重臣高柔
文章分類:曹魏
三國時期英雄輩出,但說起高柔,也許很多人並不熟悉。然而王夫之在《讀通鑒論》中曾評價:“孟德智有所窮,則荀彧、郭嘉、荀攸、高柔之徒左右之,以算無遺策。”這裡將高柔與荀彧、郭嘉、荀攸等曹魏著名的謀臣並列,可見高柔的地位並不一般。事實上,高柔歷經瞭從曹操到曹奐六代曹魏掌權者的交接,可謂是見證瞭曹魏由盛轉衰的全過程,以此將其和曹魏初期的著名謀臣並列亦不稀奇。不過,在筆者看來,高柔又與上述人物不同,他活躍的范圍既不在為曹魏劃定宏觀藍圖上,也不在各大戰場之間,而更多的是關於曹魏的律法和制度的建設之中。
高柔174—263年),字文惠,陳留圉地人。父親高靖,是當時蜀郡的都尉,從兄高幹又一說為從父),是袁紹的外甥,少年時期的高柔就具有敏銳的洞察力和極高的品性。在歷經瞭東漢末年軍事混戰和北方統一之後,高柔選擇在曹操帳下任職,歷任曹魏法曹掾、治書執法、廷尉等職,最後官至三公。值得一提的是,高柔在廷尉一職上任職達二十三年,長年從事的職務又多與司法有關,故,高柔可以說是曹魏司法的重臣。高柔擔任曹魏司法官時期,為人審慎,敢於直言並多有建樹,《三國志魏書高柔傳》記載瞭其諸多主張和相關文書。一、冷靜審慎,秉公斷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