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之哲學:無用之大用
■精彩閱讀:
在先秦思想傢中,隻有老子自覺地追尋著人類的終極問題,並作出瞭自己比較系統的回答;在中國思想史上,老子是第一個構建形而上理論大廈的哲學傢。那麼,老子之哲學有哪些特征呢?古希臘人認為,哲學是愛智慧。智慧是老子哲學的最大特征,具體表現在相反相成的辯證思維,“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在老子看來,事物是矛盾對立的統一體,不僅要從正面去把握事物,而且要從反面去把握事物,從反面的關系中能夠更深刻地把握事物的全部內容及其正面的積極意義。
研究老子之哲學,首先遇到的問題是“什麼是哲學”。有多少人回答這一問題,就有多少種答案,迄今為止,哲學尚無普遍接受的定義。哲學通常認為起源於古希臘,是歐洲一門古老的學問。亞裡士多德認為:求知是所有人的本性,“最初人們通過‘好奇-驚贊’來做哲學”。黑格爾認為:哲學“以絕對為對象,它是一種特殊的思維方式”。羅素認為:“哲學乃是某種介乎神學與科學之間的東西,它和神學一樣,包含著人類對於那些迄今仍為科學知識所不能肯定之事物的思考;它又像科學一樣是訴之於人類的理性而不是訴之於權威的,不論是傳統的權威還是啟示的權威。”中國本土文化中有沒有像古希臘那樣的哲學,是個有爭議的話題,這卻不妨礙中國哲學傢力圖作出自己的回答。胡適先生認為:哲學是“凡研究人生且要的問題,從根本上著想,要尋求一個且要的解決”的學問。馮友蘭先生認為:“哲學就是對人生的有系統的反思”;“反思,因為它把人生作為思考的對象。有關人生的學說、有關宇宙的學說以及有關知識的學說,都是由這樣的思考中產生的。”盡管對哲學定義存有爭議,但一般都認同哲學是一門學問,是人作為有限理智者在理性范圍內所能提出和探究的終極問題,反映瞭窮根究底、追根尋源的人類精神。所謂終極問題,不僅包括對自然界的追問,即世界是由什麼構成的;世界是由一種成分或多種成分構成的;世界是如何構成和如何運行的,等等;而且包括對人生的追問,即我們是誰;我們從哪裡來;我們往哪裡去,等等。概言之,哲學探究的是世界的本源、本質、共性或絕對等終極目標和形而上命題。人類之所以要探究終極問題,是因為不滿足於現實世界而追求超越現實世界。超越現實世界的存在,如果不到宗教那裡尋找,就隻能在哲學中尋找,其他任何科學都不可能提供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