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第一相管仲:中國歷史上一個最被低估的人
與老子一樣,管仲也算是孔子的同時代人。不過,管仲顯然要比孔子大很多,按照時間的推算,孔子出生的時候,管仲已經逝世數年瞭。如果把管仲與孔子進行比較,更可以看出管仲的不凡瞭。孔子雖然在《論語》中自誇:“如果誰用我執政,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但事實呢,似乎不像孔子想象得容易。孔子五十二歲那一年,受魯國國君重用,三年之後孔子離開魯國的時候,根本沒有出現三年有成的局面,相反,因為殺瞭一個少正卯,限制瞭魯國的思想自由,也影響瞭魯國的經濟發展。跟管仲相比,孔子既不能像管仲那樣教育農民怎樣種莊稼,也不懂得怎樣選拔人才;更不懂發展經濟要用非常手段、軍事要搞陰謀、外交要當面一套背後一套瞭。孔子隻會重復那一套恢復周禮的論調,天真地以為隻要實現瞭他所倡導的那一套意識形態,就能治國安邦平天下,就能將國計民生的問題解決。一個脫離實際的理想主義者,盡管也有他本身的價值所在,但以此為方法,是無法治理好國傢的。
從現代政治的角度可以看出,管仲的才華,除瞭表現軍事和政治之外,還表現在經濟、哲學、法律、外交、教育、人才、管理以及道德倫理等各方面,既有治國平天下的實踐經驗,也有相關的理論總結。按照常理來說,這樣一個開拓政治局面,影響歷史發展,並且導致社會產生巨大變化的人,應該是有崇高的思想地位和歷史地位的,但在中國歷史上,管仲的地位,似乎遠遠低於同時代那些懷才不遇的“空談者”,比如孔孟、老莊等。連司馬遷在《史記》中,也隻是將管仲列入《管晏列傳》,總共隻有數百字的篇幅。漫長的中國歷史,隻有晚清時的梁啟超算講瞭一句公道話,認為管仲是“中國之最大的政治傢”。現在看起來,梁啟超的這一說法,一點都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