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話 | 甄別《老子》中的“吾”與“我”
文章分類:春秋
你也會想看的:左丘明:用生動故事闡釋廉潔的道理
楊士龍
老子作為中華文明的代表性人物,其著作歷來受到高度的關註。1972年馬王堆墓出土的帛書《老子》,讓我們得以看到老子著作的真面目,唐朝之後的通行本《道德經》因為被嚴重篡改,導致老子大部分“真經”失傳。
令人欣慰的是,我國最早一批生物反饋學專傢、旅美學者肖鋼花瞭20多年時間,對這兩個文本進行瞭潛心比對研究,從行為科學和生物醫學工程學的角度,給讀者系統全面地展示瞭一個與眾不同的《老子》。
我們在把《老子》作為文化經典誦讀的時候,很難意識到這是一部關於生命實證科學的書。人有兩種生命狀態,一種是覺醒,另一種是睡覺。科學研究表明,人從覺醒進入睡覺,從睡覺到覺醒,都隻在“咔嚓”一瞬間,如同拉開關一樣。2500年前,老子卻對這個司空見慣的現象產生瞭極大的興趣,他在前人發現的基礎上做瞭個實驗,把從覺醒到睡覺的“咔嚓”一瞬間緩慢地展開,讓自己從覺醒狀態慢慢地進入趨向睡覺但絕對不睡眠的“超級低覺醒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