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興福寺半截碑》,絕非是一塊簡單的“集字碑”
文章分類:東晉
你也會想看的:東晉桓溫19歲時喬裝潛入仇人傢 殺掉其三個兒子
《興福寺半截碑》為唐代興福寺僧人大雅等集晉王羲之行書所刊碑刻。此碑又稱《吳文碑》或《鎮國大將軍吳文碑》。721年(開元九年)立於長安,徐思忠等刻字,菩提像一鋪為居士張愛造。因出土時僅存下半截,故稱“半截碑”,久棄置西安城南城隍廟中。明萬歷間,王堯惠見之,語郡守移至西安泮宮,始顯揚於世。此碑計三十五行,每行二十三、四、五字不等,中空三行,該帖沉著痛快,刀刻精絕,為研習王羲之書法之重要碑刻,現存於陜西省博物館碑林。
《興福寺半截碑》在西安碑林大名鼎鼎,是繼《聖教序》之後,又一塊王書集字的代表性碑刻。此碑為集王書十八傢之一,聲明僅次於《懷仁集聖教序》。在這塊碑上刻有:“碑在京興福寺陪常住,大雅集晉右將軍王羲之行書勒上。”此碑雖號稱是“集字碑”,精神與筋力仿佛是王羲之的手筆,但是我們絕對不敢保證,大雅集的就是王羲之的字。此碑在臨習的時候,和《聖教序》有明顯的區別,這塊碑行氣非常連貫,絕非是一塊簡單的“集字碑”。它和《聖教序》相互參照,被後代視為破解王羲之書法的一個門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