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名將馬超為什麼在蜀漢後期一直鬱鬱不得志?
文章分類:蜀漢
你也會想看的:三國演義中嚴顏有多厲害:竟能讓張飛敬重他?
馬超為扶風茂陵人。初平三年,其父馬騰受封為征西將軍,屯郿縣。後騰襲長安,兵敗出走西涼。五虎大將中,關,張,趙,黃均出身貧寒,惟獨馬超是名門之後。馬超出身隴西大族,據稱是東漢名將馬援之後,其傢族長期雄據涼州。他本人“資兼文武,雄烈過人,一世之傑”,屬英步,彭越一類人物。劉備兵臨成都,一時尚不能攻下。馬超率兵來到後,城中人懾於他的威名,頓時震驚萬分。劉璋在這種情況下才不得已開門出降。馬超為劉備定蜀立下瞭大功,為此劉備在稱漢中王之後封他為左將軍,位列關羽,張飛之後。馬超一入劉備集團,即獲得極高的禮遇,但隨後卻陷入一種尷尬的境地。
雖然在蜀漢的武官位列第三,但既沒有擔當方面重任,也沒有參與指揮重大戰役。在他去世前劉備發動過兩次具有重大意義的戰爭---奪取漢中和討伐孫吳,都看不到馬超的影子。不久,馬超英年早逝,年僅四十七歲。事實上,馬超在蜀漢政權中是最受的排擠的,他不僅感到寂寞,甚至有一種“危懼”之感。《三國志.彭漾傳》記載瞭這樣一件事情恃才傲物,狂妄自大的彭漾被劉備貶官到外地,便滿腹牢騷來找馬超發泄。一開始,鬱鬱不得志的馬超也隨口附和瞭幾句。彭漾以為遇到知己,便不知天高地厚地“煽動”馬超“卿為其外,我為其內,天下不足定也”這句話可以有兩種解釋,一種是推崇自己和馬超,一文一武,一相一將,一主內一主外,就可以安定天下;另一種就屬大逆不道瞭打算一內一外,裡應外合,奪取政權。但不論哪一種解釋,都是狂妄的,完全可能給自己招來滅們之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