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的“不足”之美-帖學一脈核心價值
文章分類:明朝
你也會想看的:豐臣秀吉好不容易統一瞭日本 為何卻給德川傢康做瞭嫁衣
原題:我讀董其昌《東方朔答客難》
作者:許彬
董其昌書《東方朔答客難》是由六開冊頁裝裱而成的手卷。長334cm,高26cm,書於宣德鏡光箋,有烏絲界欄。
西漢東方朔以詼諧的語言寫下《答客難》向漢武帝發泄自己懷才不遇的牢騷。明天啟六年1626年),由於黨禍酷烈,董其昌向朝廷告老返鄉,寄情書畫。次年,明熹宗服用“仙藥”身亡,崇禎皇帝朱由檢即位,董其昌在江南寫下行書名篇《答客難》。崇禎四年,董其昌官復故職。
董其昌書《東方朔答客難》具有靈秀空松的特點,用筆行走在經意和不經意之間,氣息多變,和諧統一。通篇呈現出一種動蕩又安定、空靈又沉著、秀麗又風雅的精神狀態,在矛盾中凸顯瞭帖學一脈的核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