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不伐魏而伐吳的原因 竟是因漢獻帝還活著
文章分類:東漢
你也會想看的:揭秘三國演義中猛將華雄的歷史原型是誰?
漢中之戰後,孫劉聯盟在對抗曹魏集團上占據的優勢越來越大,眼看曹操就將被孫劉聯軍戰敗,劉備一心匡扶漢室的心願就可達成,可是呂蒙白衣渡江,關羽敗走麥城,被馬忠所擒後被殺,荊州落入東吳手中,後張飛由於酒後鞭笞士卒被范疆張達殺死後投降東吳,此時,劉備執意舉兵伐吳,諸葛亮和趙雲都力勸劉備,後來伐吳失敗劉備病死在白帝城,更是讓很多人後悔當時的決定。
孫劉聯盟的破裂,也決定瞭孫劉兩傢都再也沒有問鼎中原的實力。那麼,作為一心想匡扶漢室的劉備,為何不能放下仇怨,依然要一心伐吳呢?

網絡配圖
且說關羽死後,劉備“一日痛哭三五次,三日水漿不進,隻是痛哭,淚濕衣襟,斑斑成血”。比孟薑女哭長城還要淒切。當然,這個還可以說是結義情深,不是裝的。可是後來,“早有人報到成都,報說曹丕自立為大魏皇帝,且傳言漢帝已遇害,漢中王聞之,痛哭終日,因此憂慮,至染成疾,不能理事。”哭關羽還沒有哭出病,哭皇帝倒哭出病來瞭,還憂慮,憂慮什麼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