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文壇的奇葩險怪之風:歐陽修考場“打怪”竟被耍
文章分類:北宋
你也會想看的:董其昌題米芾,放大瞭才知有多美!
每年的高考都產生一批奇葩怪誕的作文,頗為吸引眼球,這當中也有一些被改卷老師看好給瞭高分,因而脫穎而出。
在大宋朝仁宗年間,也有那麼個喜歡怪誕文風的讀書人姓劉名幾,敏捷有才學,他在國子監裡讀書時,經常考第一。他自恃才高,好標新立異,以行文喜用險怪之語而轟動一時。當時,很多讀書人起而仿效,以用語險怪為時髦,遂成瞭一股險怪文風,號稱“太學體”。
關鍵是劉幾生不逢時,恰巧大文學傢歐陽修正在朝為官,他以端正文風為己任,認為劉幾等人的文風是文壇上的一股逆流,多次呼籲不能讓劉幾等人的險怪之文入科舉試場,但收效不大。歐陽修作為宋代詩文革新運動的倡導者,有意繼承唐代韓愈、柳宗元的優良傳統,主張文章首先要有充實的內容,要積極反映現實生活,且在表現形式上必須力求生動流暢,真切自然。前不久才剛把那種堆砌辭藻、內容空泛、粉飾太平的“西昆體”清掃出文壇,現在突然又冒出這一股以劉幾為代表的追求險怪的逆流,他們以生造詞語、文句拐扭,內容空虛怪誕為時尚,對這種“太學體”,歐陽修當然不能有絲毫的容忍和遷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