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誤解的西晉惠帝:何不食肉糜?
文章分類:西晉
你也會想看的:我國現存最早的古代書法真跡 陸機《平復帖》
西晉惠帝的時候,天下荒亂,百姓隻能吃草根樹皮、食觀音土,紛紛餓死,“善良”的晉惠帝司馬衷很想為他的子民做點事情,經過冥思苦想後,終於悟出瞭一個“解決方案”,曰:“百姓無粟米充饑,何不食肉糜?”“老百姓為何不吃肉粥”呢?這是晉惠帝一道極富“柔情”的命令,非常富有“柔情”和“人文的關懷”。

晉惠帝司馬衷生命中最危險的一次血腥經歷是征伐皇太弟司馬穎。當時,東海王司馬越劫持他討伐成都王司馬穎,卻被打得落荒而逃,惠帝身上也中瞭三箭,左右的人差不多都逃光瞭,隻剩下一個侍中嵇紹,爬到惠帝乘的車上,用身體保護他。亂兵把嵇紹拖下來亂砍,惠帝急得大喊:“這是忠臣,不要殺。”敵將說:“受皇太弟命令,隻是不傷陛下您一個人”。於是,司馬衷隻能眼睜睜地看著嵇紹被殺,血濺龍袍。在自身難保的形勢下,司馬衷還能想著保護屬下,但由於自己的權威掃地而無能為力。對此,他一直耿耿於懷。事後,敵將準備為司馬衷換洗沾滿鮮血的衣服時,司馬衷說:“這上面是嵇紹的血,你們不能洗去。”司馬衷用這種方式,對敵將的殘忍行徑表示瞭抗議,對嵇紹的忠心赴死表露瞭哀思。他對為保護自己而死的人充滿瞭不舍和傷感。這事,他一點也不糊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