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老子》
文章分類:春秋
你也會想看的:《汪註老子》是《老子》研究的新的一傢之言
《老子》是先秦道傢典籍﹐又名《道德經》。相傳是老聃隱居之時過函谷關應函谷關令尹喜所請而著,主要闡述其思想與社會經驗等。關於《老子》這部書的產生時間﹐一般認為是在戰國時期﹐其中雖有一些老聃本人的思想﹐但它更多地表現瞭戰國時期的特征。此書分上﹑下篇﹐共5000多字。後人稱上篇為《道經》﹐下篇為《德經》﹐合稱《道德經》。
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陽﹐謚曰聃。楚國苦縣今河南鹿邑)人﹐生活時代在春秋後期﹐與孔丘同時而略早,曾任周王室的柱下史﹐掌管王室圖籍。《老子》中有無數名言流傳:“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老子》中提到“無為而治”思想,無為而治並非不去治理,而是“順天而行”,遵循“自然之道”,觀老子之道,更在於循道。大眾的觀點是認為老子推崇的是無為而治,個人的淺見卻是老子創立的是順應自然非自然界的自然,是事物的自然規律),掌握天道循環,並且依照這個“道”去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另外老子最早提出瞭“有無相生”這種事物的相對統一的唯物辯證法個人認為是唯物的,雖然歷來有不同的觀點)。簡要來說,老子提出瞭“天道”和辯證法。時不我予,要屈身守份,唯天道;天地陰陽,苦盡則甘來,此辯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