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蓋三分國:諸葛亮為何自比管仲而不是蕭何
文章分類:春秋
你也會想看的:第四講 炒作界的鼻祖一齊桓公(下)
諸葛亮沒有出山以前,常常把自己比作是管仲、樂毅,這一點,史書和小說說法基本是一致的。管仲蕭何都是歷史名相,兩個人所處的時代雖然不同,卻是各有千秋,都為時代做出瞭很大的貢獻。就所處時代和所輔佐的君主來說,劉備有點兒和他的祖上劉邦更接近一些。劉邦當漢王前,一直是受制於項羽,這和劉備受制於曹操差不多。劉備處於天下紛爭之時,這和劉邦有點兒相似之處。如此說來,作為輔佐者,諸葛亮更應該把自己比作蕭何才對,可是他卻自比管仲。諸葛亮為什麼要這樣自比,而不是把自己比作蕭何呢?
大背景讓他有所顧忌
管仲所處的時代,雖然已經是天下紛紛,但諸侯國傢各自為政且被他國承認,隻因為這時候天下的共主名義上還是周天子,管仲輔助齊桓公和齊桓公擁護周天子並不矛盾。諸葛亮所處的時代不同,這時候天下名義上的皇帝是漢獻帝,而漢獻帝卻是掌握在曹操手裡。蕭何是丞相,而諸葛亮時代的丞相是曹操。盡管很多地方大員早已經成為“諸侯”,早就不聽中央政府的號令,但劉傢天下的皇帝還在,這時候誰要是去當蕭何,的確有點兒不合時宜。如果我們拋開這個大背景,從他們自身情況來看看,諸葛亮為什麼選擇的是管仲而不是蕭何呢?管仲文武兼備,而蕭何則是隻有治國理政才能,沒有表現出軍事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