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溫北伐前燕兵敗枋頭
文章分類:東晉
你也會想看的:王羲之《蘭亭序》集五言對聯20副,出神嗎?
坐鎮荊州
桓溫312— 373)字元子,譙國龍亢今安徽懷遠縣西北龍亢集)人,東晉宣城內史桓彝之子。桓彝為北方世族,西晉永嘉之亂後隨晉元帝南渡,很得信任,先後任中書郎、尚書吏部郎等職,名顯朝廷。明帝時,桓彝拜散騎常侍,曾與明帝密謀平定王敦之亂,以功封萬寧縣男,後為宣城內史。桓溫未滿周歲時,名臣溫嶠見到他,說: “此兒有奇骨,可試使啼”,及聞其聲,稱贊說:“真英物也。”因為得到溫嶠的賞識,桓彝便給他取名叫作桓溫。
桓溫“豪爽有風概,姿貌甚偉。”時人劉惔認為他是稍遜於“孫仲謀、晉宣王之流”的人物。成帝咸和三年328),蘇峻作亂,桓彝被蘇峻部將韓晃殺死。桓溫年才十六,但他“枕戈泣血,志在復仇”。桓溫十八歲這年,曾參與殺害他父親的涇縣縣令江播病死,其子江彪等兄弟三人為其父守喪,因怕桓溫前來尋仇,預先將兵器放在身邊。桓溫詭稱吊孝而入,手刃江彪於喪廬之中,又追殺其二弟於道,終報父仇。桓溫由此為時人所稱。
桓溫成人以後,以選尚明帝之女南康長公主,拜駙馬都尉,又襲父爵為萬寧縣男。成帝咸康元年335),桓溫除授瑯玡太守,登上仕途。這一年,桓溫僅二十三歲。康帝建元元年343),桓溫進位都督青、徐、兗三州諸軍事、徐州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