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桓公為什麼不姓齊?
文章分類:春秋
你也會想看的:老子寫《道德經》的原因和老子的真正去向
齊桓公到底叫薑小白,呂小白還是齊小白?
周朝是中國人各種風俗,習慣形成的時期,在周朝時第一次提出瞭華夏的概念,即夷入夏者為夏,夏入夷者為夷。周公制定的《周禮》有的影響至今。因此,姓氏最早究竟是怎樣的呢?我就以周朝為大背景來講述姓氏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姓者,統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別其子孫之所自分。也就是說,姓是辨別大傢共同祖先的。氏是分辨具體分支的。這就是最早姓氏的來源,姓和氏各自作用不同。
在周朝宗法制的環境下,大宗貴族男子萬世一氏,小宗貴族男子五代之後就要獨自立一氏,成為這一氏的始祖,這一氏的大宗。氏多以地名,國名,官職名作為氏,這也是我們民族姓氏多點開花的源頭。但是,無論分裂出多少個氏,姓始終是不變的。這是大傢明辨血統的需要。周朝時,同姓是不允許結婚的。同氏不同姓卻可以。姓,是典型的母系氏族社會時期遺留下來的。中國最早的姓一般都帶有女字旁,比如大傢都耳熟能詳的:齊國,薑姓。周天子,姬姓。秦國,嬴姓。都帶個女。古代,具體古到周朝至漢朝初年,女性貴族的標準稱呼是 :地名,國傢名,丈夫的謚號或者自己的謚號+自己國傢的姓。如著名的烽火戲諸侯的故事女主角褒姒。褒是地名,姒是她所在國傢的姓。齊國嫁出去宗室女的都叫X薑。晉國的都叫X姬。秦國的都叫X嬴。女子是有姓而無氏而姓在最後,類似於現在西方的習慣。貴族男子則不稱姓,是氏+名註意這點,這就是為什麼屈原叫屈原)。而平民百姓則隻有名字而無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