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精深博雜的思想統一以什麼為基點
文章分類:唐朝
你也會想看的:杜甫嫁給伍子胥:究竟是杜撰還是真實故事?
以道自任的執著與超脫得失的通達並重,這是白居易審美化人生態度的具體表現之一。綜觀白居易一生的思想,其所吸納的儒道佛三傢思想存在內外之別,各有側重。在《白居易集》中有《醉吟先生墓志銘》文,簡括瞭白居易的一生經歷及思想:“樂天幼好學,長工文,累進士、拔萃、制策三科,始自校書郎,終以少傅致仕,前後歷官二十任,食祿四十年,外以儒行修其身,中以釋道治其心,旁以山水、風月、歌詩琴酒樂其志。”從人生實踐角度說,無論是以儒行修身,還是以佛道治心,歸結其人生信仰及所信守的核心是“守道”。其表現為或是踐行註重事功、以“齊傢、治國、平天下”的社會功利作為人生價值實現的行為范式;或是以追求超越社會功利、追求人生的審美境界、註重個體的精神需求和以個體精神的超逸自適作為人生價值實現的終極目標。考察白居易的思想演變和一生行藏取舍的特征,不難看到這樣一個現象,就是從早年入仕之初,他一方面表現出對實現事功的強烈熱望,另一方面又能站在比同時代人更高的層面觀照人生的進退出處,形成瞭一種對於得失成敗的超脫,亦即一種“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非功利、審美化的態度。從對白居易一生思想發展演變的簡單勾勒可清楚看到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