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 朱教授講朱子:古人很厚道 待臣仆如子弟
文章分類:南宋
《朱教授講朱子》為華東師范大學終身教授朱傑人先生所開專欄,為廣大讀者講解朱子之道。
朱子曰:“古人上下之分雖嚴,然待臣仆如子弟,待子弟如臣仆。伯玉之使,孔子與之坐;陶淵明籃輿,用其子與門人。子路之負米、子貢之埋馬、夫子之釣弋、有若之三踴於魯大夫之庭、冉有用矛卻齊以入其軍,而樊須雖少,能用命也。古之人執幹戈衛社稷,躬耕稼與陶魚之事皆是也。後世驕侈日甚,反以臣子之職為恥。此風日變,不可復也。士君子知此,為學者言之,以漸率其子弟,庶幾可少變乎?”
譯講:古人雖雖然對於上和下輩分的大小和職位的高低)有嚴格的區分。但是,他們對待下屬和仆人就像對待自己的子弟,而對待自己的子弟就像對待下屬和仆人一樣。孔子的朋友籧伯玉派瞭一個手下的人來看望孔子,孔子請他坐並與他交談;陶淵明腳不方便而坐轎子,用自己的兒子和學生做挑夫。子路自己吃野菜卻千裡迢迢背米給母親吃,孔子的狗死瞭,叮囑子貢要用東西把它包起來埋葬,孔子釣魚從來不用網以避免傷害小魚),射鳥從來不射歸巢之鳥歸鳥要回傢喂小鳥),孔子的學生有若雖然是一個書生,但為瞭保衛國傢也積極參與敢死隊的選拔並作戰,另一個學生冉有也是文人,但為瞭打敗齊國的侵略也拿起長矛沖入敵陣,樊遲雖然年紀很小,也勇敢地沖鋒陷陣。古人或者拿起武器保衛國傢,或者務農種地、制作陶器捕魚打獵,都是在為國傢效力,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但是後來驕傲奢侈的風氣一天比一天厲害,反而把做臣子為國傢效力當作恥辱瞭。風氣這樣變壞,要改變恐怕很難瞭。我們有知識有文化的人,如果懂得這一點,一方面大力宣傳,一方面以身作則,帶領自己的子弟學生來踐履古人的好品行,也許還有可能改變壞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