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開生面的《老子》研讀
文章分類:春秋
你也會想看的:哲粉必看!中國哲學簡史概要之孔子和老子!
崔文華
《老子》問世後的兩三個世紀裡,它與其他諸子學說一同經受著人間實踐的檢驗。到漢代初年,國傢註重大戰亂之後的休養生息,治國者從老子學說中受到很多啟示,遵從黃老之術以治國,為西漢帝國帶來瞭文景之治,《老子》哲學的治世價值開始顯現。同時,《老子》哲學的修性養生價值也得到深化認知,這在長沙漢墓帛書《老子》的出土中得到瞭實證性驗證。
自漢代開始,從官方學府到民間學者,對老子的研究日漸廣泛和深入。到19世紀末,中國傳統學術對老子的研究性著述已經是汗牛充棟。隨著東西方文化交流的展開,西方對老子的研究也有所開展,並為中國方面的研究提供瞭“他者”視角。但東西方的老子研究通常都是在傳統所習慣的五千言分八十一章的框架下展開,或者是字詞訓詁,章句詮釋,或者是義理推論,思辨演繹,各成其說。
普朗光先生既不依循傳統,也不傍從西學,而是獨辟蹊徑,把五千言《老子》重做點斷句讀,分剖歸類,竟成六十四章《道德經》,使得這部中華元典呈現瞭不同往昔的文本面貌。這不是單純的字詞訓詁,段讀章裁,而是源於視角全異的思辨闡釋,為兩千多年的《老子》研究別開生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