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苑掇英 | 書畫雜冊(選) 石濤作
文章分類:清朝
石濤是清初“四僧”之一。明亡之時他不過是個三四歲的小孩,他的出傢更多的隻是一種政治避難。與漸江的“受性偏孤”不同,與八大山人的癲狂也不同,石濤的性格中充滿瞭“變”的因素,他身處佛門卻心向紅塵。康熙南巡時,石濤曾兩次接駕,並且主動進京交結達官顯貴,企圖出人頭地,但權貴們僅把他當作一名會畫畫的和尚而已,故而功敗垂成。因此他在自許清高與不甘寂寞之間矛盾徘徊。好在他聰明絕頂,對繪畫又有異於常人的高明之處,他把這種內心矛盾化解在畫作之中。他深究畫理畫法,雲遊四方,縱意於名山勝水之間。
他的山水畫在寫生的基礎上大膽突破前人的種種規范,以新穎獨特、充滿情感與張力的風格與復古主義思潮針鋒相對。他主張體察自然,強調真實感受,要“深入物理”“曲盡其態”,達到“山川與予神遇而跡化”的境地。因此,他“搜盡奇峰打草稿”,在自然山川中滋養筆墨、陶冶性情。
石濤的山水畫面貌繁多,各種手法運用靈活,不拘守於一種體格。在章法上,他打破當時流行的“三疊兩段”式的框架,以及聚散分合、搬前換後的套路,能出奇制勝,“變幻神奇懵懂間”。
紙本水墨、設色,共14頁,每頁縱38厘米,橫24.5厘米,現藏於廣州市美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