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構陷蘇軾成瞭他人生的污點,但一首詞歷來為人稱道
文章分類:北宋
你也會想看的:素有包青天之稱的包拯廉潔奉公的底氣到底從何而來
舒亶1041-1103)字信道,號懶堂,慈溪今屬浙江)人。治平二年1065)試禮部第一,即狀元,授臨海尉。
舒亶是堅定的新黨後輩,並非由王安石直擢超遷,而是為蜀人張商英所薦。自舒亶進入北宋政壇開始,新舊黨變法之爭已趨激烈。舒亶進入臺諫以後,行事較為忠直,但忠直過頭瞭就是執拗不知變通。
舒亶在烏臺詩案的表現歷來成為他人生的污點。舒亶等人摘取蘇軾《湖州謝上表》中語句和此前所作詩句,以謗訕新政的罪名逮捕瞭蘇軾,史稱“烏臺詩案”,正是此次行為使蘇軾幾乎喪命,也讓舒亶歷來備受史傢指責。
舒亶的行為固然有“過頭”之處,特別是將蘇軾的一些詩句與文章“上綱上線”,確實有悖“君子之道”,為後世所鄙視。但是,他與蘇軾主要是由於政見與觀念不同而導致的矛盾。蘇軾看到瞭新法實行中的弊端,看到瞭變法帶來的混亂,因此以詩歌形式表達他的意見。而舒亶積極贊成並參與變法,且性格執拗,在他看來,蘇軾雖名高天下,但反對變法、詆毀皇帝就是大罪,就是犯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