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 趙伯駒《江山秋色圖卷》分段欣賞
趙伯駒公元1119年—1185年)字千裡,宋朝皇族。南宋高宗時任浙東兵馬鈴轄,他因擅畫青綠山水而享盛名。據說宋高宗趙構十分贊賞他繪畫技藝的精湛,曾命他在集英殿屏風作畫。他的青綠山水取法唐李思訓,用筆秀勁,佈置精工,著色清麗。趙伯駒筆下的山水,精工細筆,但也適當采用水墨山水畫法,一變唐人濃鬱之風為清潤明麗,具有文人畫傢所特別崇尚的“畫宜拙,與雅不相違”的“士氣”。這是青綠山水由唐到宋的一大發展。故明代“文人畫”的大力倡導者董其昌曾稱贊趙伯駒的繪畫“精工之極,又有士氣”,“雖妍而不甜”。
《江山秋色圖》是一幅長卷山水,絹本,青綠設色,明人題為趙伯駒畫。縱56.6厘米,橫323.2厘米。這一畫卷以極為豐富的取材,展示瞭深秋遼闊的.山川郊野的壯麗景色。所畫重巒疊嶂,奔騰起伏,嶙峋醒目,"懸崖間行雲繚繞,瀑佈飛濺,山下河川回環,碧水漣漪,峰間水畔,穿插安排樓觀屋宇,棧道回廊,水閣長橋,配襯以蒼松古柏,茂林修竹,錯落有致,聚散得宜。其間還展現瞭眾多的人物活動:有三三兩兩閑步於竹徑者,放收於林間者,待渡於溪岸、垂釣於水濱者,遊人拾級登高,還有人居山頂高樓侃侃而談。江上小舟蕩漾,車馬行旅正翻山越嶺而來。人物比例雖極小,但須眉表情清晰可見,極為生動傳神。全圖佈局嚴謹,勾勒精細,設色絢爛,以石青石綠為主,兼用朱、赭、白等色,色調明快和諧。魯迅先生說:“宋的院畫,萎靡柔媚之處當舍,周密不茍之處是可取的。”趙伯駒的《江山秋色圖》正是這樣一幅從構思構圖到勾勒設色都“周密不茍”的佳作。他以卓越的藝術手法,再現瞭祖國錦繡河山之美,宛如一組層次豐富,節奏多變的交響詩,使觀賞者為之心潮激蕩。